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认识古琴

  古琴在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怀抱里生长成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浸透于琴器,令其满溢文明的光彩。现今古琴的形状尺寸在一千八百年至近两千年前的东汉年间就已基本定型。而琴的历史则更加久远。

  《周易》有言:“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扣桐有音,削之为琴。”以伏羲为琴的创始者。

  古籍里说,“云和”“空桑”“龙门”之琴瑟皆取梧桐木制作而成。据说某日伏羲来到西山的桐林,见凤凰栖梧桐上,以为神异,于是砍下梧桐做成“伏羲式”琴,从此中华民族的标志性乐器——琴产生了。上古先民视凤凰为神鸟,能通应天地,协和五音,合于九德。风凰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至今仍被中国人作为最喜爱的吉祥物。而伏羲式古琴因其美丽久远的传说和古雅大方的造型至今仍是人们最喜爱的琴式之一。亦有人说,琴依人而制,琴如人形,项、肩、腰、足无处不透出生命的灵秀和万物之灵的神韵。古琴象征着自然的气的和生命的灵光。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了解古琴可以从认识琴器开始。古琴长约1250毫米,宽约220毫米,形制修长,琴面有七条弦,故也称七弦琴。历史上古琴仅称为琴,称为古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琴还有很多别称:玉琴、瑶琴、焦尾、枯桐等。

古琴形制与琴体尺寸

  琴的外形修长,由复瓦型的面板和平直(或微呈仰瓦型)的底合成一扁箱式整体。

  其结构由琴面制度:凤舌、琴额、承露、岳山、琴肩、凤翅、琴腰、焦尾、冠角、龙龈、山口、十三徽、琴底制度:护轸、轸池、龙池、凤沼、雁足、尾贴;槽度制度:舌穴、轸池、大槽腹、天柱、上纳音、地柱、雁孔、小槽腹、下纳音、韵沼;构件:弦、轸、绒剅构成。古人皆用传统文化的意念对琴的各部位进行文化的解释。

  古琴全长约为1250毫米,古尺三尺六寸六分,法周天360度,或期年之365天。宽约220毫米,古尺六寸称天地之前后左右上下六合。琴面如覆瓦之天,阳也,用桐木。琴底如地面之平,阴也,用梓木,合为一天地字宙。琴首称额,琴额约长80毫米,其下端靠岳山处镶胺有一条约20毫米宽的硬木条,乃称承露。上钴七孔,为七条弦的弦眼,用以拴弦并连接琴底的轸。

  岳山紧贴承露,横贯琴面,也有两边各空分许的。岳山高约分半用硬木制,用以承弦。由岳山至琴尾部承弦处,有效弦长约为1.1米,岳山是全琴的最高处,古人对岳之巍然有着崇敬之心,言其巍然如山岳之高,故名之岳山。

  琴面依次下来是琴的琴肩、凤翅、琴腰和琴尾。凤翅又可称为风凤项,其形平正,为全琴最宽处。又有称仙人肩的,稍瘦的琴肩又可称为“美人肩”。琴尾前向内收变化部分称为“琴腰”,如美人之纤腰婀娜。冠角用硬木制作,镶嵌在琴尾两侧,中装龙龈以承弦。

  琴底木板厚约一分,最前面两侧有两个旁弯的角,称为护轸,主要用来保护轸池的轸不受撞击。稍下有横向长条形微凹的浅池,用硬木条镶嵌,上开七弦眼,与琴面承露对应,称为轸池。轸子套上绒扣,穿过轸池弦眼至琴面,把七条弦安置在岳山上,然后转动轸子调整弦的松紧,就可以调出弦的音高了。轸的本意是车转动的中轴,同时也有着力量的意思。战国时期,有“万乘”战车便是力量强大的大国,君主亦称为“万乘之躯"。

  约对琴面五、六徽间和十、十二徽间的位置,开有或为圆形或为方形的两个出音孔,上者称为龙池、下者称为凤沼,取潜龙在天、凤凰来仪、隐迹深地、潜声逸出之意,龙凤至今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吉祥物。古时到处皆有水泽,今日的八百里洞庭据说只有古时云梦泽的十分之一、到处潮流暗涌的云梦泽不知几千里。古琴为一天地,其面有岳山,其下有池沼、自然山水具备其中。

  往下当九、十徽约全琴三分之二处向两边对称,安有两雁足,用以缠绕琴弦。其“雁足”之名包含着古人的深意,雁在古人眼中是十分诚信的动物,深秋飞向南方而春初返归北方,从来守时不误。拴弦欲其固而不变,音高稳定,琴方可弹。因而取“雁”守诚不变之意,诚为古德中为人之要义,无诚信不可以立天下也。雁足的位置重要,处于琴内两腔间,与声音之共鸣有所关联。同时又用以支撑琴的安放。琴放于案上,从正方看去宛若会动的游龙,琴首四徽处往下弯曲,护轸下流苏飘动。琴尾微向上翘,雁足支在琴约三分之二尾处,正是黄金分割、视觉位置极佳的地方,美观而生动。尾端镶有硬木制的与琴面龙龈相对应的“龈托”和与冠角相对应的“尾托”。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琴体材料

  琴体材料多选用梧桐木、杉松木等树种木材。古人选材累积了无数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纹坚理疏”,二是“木性已尽”,纹坚理疏则声音的传递性良好,木性已尽则无碍而透,其声发越。

  梧桐最适合斫琴,应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田紫芝《琴法》中记载:“庄子曰:乐出乎虚,虚为通,实则碍,碍而不通,乐何由作。惟桐之材,其心虚而理疏,理疏则虚不特在心而在体,举则轻,击则松,斤则脆,挽则滑,谓之四善,四善之备,以虚而已。”琴材有轻、松、脆、滑“四善”之说,斫出来的琴具“九德”之备。唯梧桐兼有此“四善之美,并须选取生长在山石间多年以上的老梧桐,取其孙枝方可。古书上载,徐州的峄山多适合造琴的桐树。《尚书·禹贡徐州》曰:“徐州厥贡,峄阳孤桐。”《琴书大全》载:“琴材以峄阳孤桐夹石生者向阳孙枝面,梓楸为底。”而古书记载的“云和”“空桑”“龙门山之桐材为琴,声音清浊有别,各适合以钟为宫、函钟为宫、黄钟为宫,而分别用于祀天、礼祈、祭庙之用。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历史上著名的琴材非常多。东汉蔡邕的“焦尾”琴历经千年依旧享誉盛名。《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裂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裁而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因此典故也称琴为焦侗,可见蔡氏琴技之不凡,琴缘之深厚。

  传世名琴中,唐代雷琴也是琴中至宝,材美工良,古雅大方,现今已然价值超亿。雷家世代造琴,其中以雷威最为著名。传说他的技艺经神人指点,又传说他常在大风雪天去深山老林,于狂风震树之时,听树之发声而选良材,说明雷家选材之严谨精良和斫琴之良苦。而据苏轼《杂书琴事》所载:雷公琴的特点是“其岳不容指,而弦不散。其声出于两池间。其背微隆,若薤叶然。声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其精妙如此"。正由于雷公琴的这些优点,“成都雷生所制之琴,精妙无比,弹之者众”。不过雷氏所选之琴材是巴蜀山上绝壁石间的孤松,可见好的琴材也不限于梧桐。峨嵋松据说实际是一种杉树。

  朱长文《琴史》第六卷叙述选材制琴又别是番味道:“言其材者,必取于高山峻谷,迥溪绝碉,盘纡稳深巉岩岖睑之地,其气之钟者,至高至请矣。雷霆之所摧击,霰雪之所飘压,羁鸾独鹄之所棲息,鹏黄鸭鹏之所翔鸣,其声之感者,至悲至苦矣。泉石之所磅礴,琅开之所丛集,祥云瑞霭之所护被,零露惠风之所长育,其物之助者,至深至厚矣。根盘擎以轮菌,枝纷郁以葳蕤,历千载犹不口(原文缺字),挺百尺而见枝,其材之成者,至良至大矣。一日夔襄钟牙之俦,睨而视之,嘉其可以为琴也,于是命般倕之徒,斤斧之,绳墨之,锼中襄间平面去病,按律吕以定徽,合钟石以立度,法象完密,髹采华焕。于是饰以金玉瑰奇之物,张以弦轸驹弭之用,而琴成矣。”

琴弦与音色

  琴面张七条弦,上面最粗弦为一弦,依次往下最细为七弦。古琴最早为五弦琴,《淮南子·泰族训》中记载:“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可见太古时期琴为五弦,后传说由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从此成为七弦琴。所加六、七弦称文弦、武弦,其声与一、二弦同,只是高了八度,称为“半”或“少”。如一弦为黄钟律高,那么六弦也是黄钟,只不过它高了一个八度,为少黄钟。加了六、七弦虽仍是五声,但它的音域变宽了,同时表现力也丰富了很多。

  五弦配五音宫商角徵羽,称五正声,中国传统古琴音乐采用五声音阶。

  五弦配五音也和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配。

五声
五行
五脏
五气 风
五味
五色
五方西
五时季夏
五政 事

  此中有先民对自然宇宙的朴素认识,亦有由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神秘思想和社会制度观念给予的牵强联系。

  古琴的五声反映着中国古代关于五正声的观念。当然中国很早就有了几种丰富的七声音乐,但宫商角徵羽仍然是传统的正声概念,其余声音皆为正声之变,如清角(角声高一律)、变徵(徵声低一律)之类。

十三徽

  在琴的一弦外侧镶嵌了十三个徽点,多用贝壳制作,亦有用玉作轸、金作微的称为“金徽玉轸”,以示琴的珍贵。徽是弦的声音节点所在,凡弦的整数点处皆为谐音之点。古人称为“天籁”之音。除用于按奏时识别位置外,左手轻点徽位处,都会发出美妙如珠玉、清亮如水晶的泛音。

古琴十三徽的弦长比例、按音、泛音表

徽位散音十三十二十一
弦长17/85/64/53/42/33/51/22/51/31/41/51/61/8
泛音(一六弦)CC2G1E1C1GE1CE1GC1E1G1C2
按音(二六弦)CD↑bEEFGACEGC1LE1G1C2

  古人对十三徽的文化解释与节历对应,十三徽为一年十二个月加上闰月每半徽间为一节令,对应二十四节气。季节与节气对古代农业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与农业的运作紧密关联,关切民生,决定着国家的安稳繁荣。十三徽点从右数起,七徽居中,一、十三、七微都非常好找,初学时只需牢记四微和十微的位置便可。其余的旁边,可以迅速找到。

琴轸、绒剅、弦结

  琴轸:一般用硬木或玉石制成,古人有语:“徽以丽水之金,轸以钟山之玉。”则用的是金徽玉轸,自然是华贵成十分钟爱之琴所配用。轸用以系弦和调音。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绒剅:用细丝线十多股搓结而成,用以穿轸系弦。

  弦结:弦头打结成蝴蝶状绳头,以便系于绒剅上。

琴式

  古琴造型优美,各种琴式都有古老美丽的外形,配上表面天然大漆透出的栗黑色光泽,显得雅致古朴。各种古琴造型都有着自己文化寓意,直至明代,琴书中所述的琴式已有五六十种之多,明万历年间,林有麟《青莲舫琴雅》中列有51种琴式,现今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式、连珠式、蕉叶式、混沌式等琴式。伏羲式透着远古的神秘朴素,仲尼式因中华文化对孔子的崇敬而显简洁神圣。近代以来琴式更是丰富多彩,蕉叶式因其灵动飘逸和简朴自然受到大众的喜爱,百衲式因其繁复精巧受人追捧。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了解古琴——形制、材料、琴弦与音色、琴式

古琴入门学习|古琴选购|古琴曲谱_中国专业古琴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
喜欢 ()or分享